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MTI教育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第九十八期“经纬译学”论坛综述
作者:黄赢纪时间:2025-07-24点击:

6月27日,必赢76net线路第九十八期“经纬译学”研究生论坛在崇文楼303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24级MTI李萌同学主持,张守慧博士和赵伟副教授共同担任点评嘉宾,24级MTI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第一位分享的同学是金国丰,他分享的主题是“‘理解当代中国,美丽江夏行’活动翻译实践”。他结合自己和发展中国家棉花加工纺织与贸易研修班的学员共同参加的实地研学活动经历,从翻译任务概述、翻译活动与总结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重点分享了此次翻译活动相关的术语库以及需要注意的重难点,并进行了反思总结。他认为做翻译需要提高翻译准确率与效率,提升跨文化交流技巧,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以及文化理解深度。

第二位分享的同学是孙康。他以“《百年孤独》汉译对比研究综述”为题,主要围绕该书的汉译史而展开,并摘取了两位学者(黄锦炎与范晔)对于这本书的翻译方面的对比差异。他指出,《百年孤独》的汉译史不仅是文学传播的个案,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版权制度完善与文化市场转型的缩影。从意识形态主导的译介选择,到市场化驱动的商业竞争,再到规范化时代的经典重构,这一历程映射出中国翻译界在文化交流中的探索与成长。基于《百年孤独》汉译史与大陆出版史的双重维度,孙康对其接受历程的深层动因展开初步探析,同时研究整合林一安、吴健恒等译者的专业评鉴,对黄译本与范译本展开多维度比较与分析。

第三位分享的同学是夏静,她的主题是“基于全译理论下的纺织科技文本翻译研究——以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sonically treated wool为例”。首先,她让我们明确了全译理论的核心原则:语用价值优先、语里意义次之、语表形式第三。这一框架突破了传统翻译中形式对等的局限,强调译文应在目标语境中实现最佳交际效果。在纺织科技文本翻译中,研究者以《超声波处理羊毛的热学与力学性能研究》等文献为案例,验证了该理论对术语规范、句式转换等关键问题的指导作用。后针对科技文本特点,研究提炼出对译、增译、减译、移译、换译、分译、合译七种具体方法。例如,在处理“ultrasonically treated wool”时采用对译法直接译为“超声波处理羊毛”;针对英文长句“Lowe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under...”,通过增译“条件”二字使“更低温度条件下”的表述更符合中文认知习惯,对被动语态句式则运用换译法转换为主动语态,增强译文可读性。

三位同学精彩的分享过后,两位指导老师对于三位分享者的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提前共享PPT,激发同学们的深度思辨;注重文献引用、术语统一及格式;翻译研究需紧扣受众需求与时代语境。张守慧老师指出目前同学们在研究话题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希望同学们可以更加重视研究过程,不断反思总结,最终在翻译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分享: